中新网兰州4月26日电 (王牧雨)如何用技术破解青少年“成长的烦恼”?近日,甘肃省教育部门上线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态势感知系统,该系统依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技术支持,通过“AI+沙盘游戏”模式,为青少年提供沉浸式心理测评服务,有效破解传统心理筛查中的“发现难、评估难、干预难”问题。

2025年4月24日,学生正在体验人工智能心理健康态势感知系统中的沙盘游戏。王牧雨 摄

在兰州一中心理健康电教室,学生李伟首次体验了AI沙盘心理测评,他用28分钟摆出一个“生活场景”,系统通过分析沙具选择、空间布局等非语言行为,生成心理健康评估报告。“整个过程像玩游戏一样,用沙盘摆场景很新奇,系统根据我选的‘冰墩墩’角色分析心理状态,感觉挺有趣的。”李伟说。

该校心理健康教师梁瑾表示,传统心理测评依赖自陈式量表,学生可能因顾虑而“隐藏真实想法”,AI沙盘则通过捕捉记录学生在搭建虚拟场景中自然流露情绪,且更易被学生接受。“比如有的学生摆出兵营场景,反映出内心的压力与秩序感,有的用卡通角色构建家庭,暗示亲子关系状态。”梁瑾说。

该技术提供方负责人栾青莹介绍,该系统基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的箱庭疗法理论,结合百万级数据模型,可识别抑郁、焦虑等20余项心理子维度,生成“一生一策”电子档案,为教师提供精准干预参考。

“AI并非替代心理咨询师,而是帮助教师高效锁定需重点关注的学生,早发现、早干预。”栾青莹介绍道,所有数据经匿名化处理,仅限学校管理员和心理教师查看,确保隐私安全。

据甘肃省电化教育中心相关负责人透露,系统上线后,试点学校中约8%的学生触发轻度及以上预警,其中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是主要诱因。“过去一个心理教师要面对上千名学生,现在AI能快速筛选出‘风险信号’,教师可针对性开展辅导。”该负责人说道。

未来,该系统计划拓展至家长端。栾青莹表示,家长可通过APP查看孩子的阶段性心理报告,参与定制干预方案。

技术赋能不是为了给学生“贴标签”,而是让教育更有温度。随着AI心理筛查在全省铺开,甘肃正尝试用一道“数字防线”,守护青少年的“心灵晴空”。(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