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9日电 题:东南亚之行,习近平释“家门口”的相处之道

4月1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结束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国事访问后回到北京。

作为世界上周边邻国最多的国家,中国视周边为安身立命之所、发展繁荣之基。习近平曾指出,“家门口太平,我们才能安心、踏实办好自己的事情”。

此次东南亚之行,习近平多次谈及并诠释“家门口”的相处之道。

越走越近、越走越亲

4月15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内有一项特别的活动安排——同越方领导人共同会见中越人民大联欢活动代表。

在两国领导人抵达前,两国年轻人一起唱起了那首《越南-中国》。

“共饮一江水,早相见、晚相望,清晨共听雄鸡高唱”,2015年访越之际,习近平曾引用这首歌,阐释中越两国人民友谊源远流长。

“中越关系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习近平在此次访越期间指出。

和睦邻邦、亲仁善邻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为邻之道”。此次东南亚之行,习近平多次谈及民间友好的故事,并提出多项举措加强人文交流,如邀请越南青年赴华开展“红色研学之旅”、同马方推进“儒伊文明对话”、支持建立中柬青年对话交流机制等。

“将两国人民友好的涓涓溪流汇聚成中越友好的滔滔大河”“要像走亲戚一样常来常往”“让两国人民越走越近、越走越亲”……这些寄语承载着对未来的期许。

开放包容、团结合作

“马来西亚鲜食榴莲一天之内就可以从果园运送到中国超市,深受中国老百姓喜爱。”此次访马之际,习近平在署名文章中提到这样一个细节。

从一颗榴莲,可以看到中马经贸关系的优势互补,以及中国和东盟各国合作的持续深化。

2024年,中马双边贸易额达2120亿美元,比两国建交时增长近千倍;中国东盟贸易额突破9800亿美元,连续5年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

整个东南亚之行,开放、合作都是高频词。

当前,面对国际秩序和经济全球化遭受冲击,习近平此行期间再度阐明中国立场,中国主张赢得积极响应。

“以开放包容、团结合作抵制‘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和滥征关税,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回应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习近平指出。

越共中央总书记苏林表示,越方期待同中方“提升双边合作水平”。马来西亚总理安瓦尔回应,东盟不会赞同任何单方面施加关税的做法,将通过合作联合自强,保持经济增长。柬埔寨人民党主席、参议院主席洪森称,柬方愿同中方加强合作,携手应对各种风险挑战。

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4月17日,习近平抵达柬埔寨首都金边时,两万余名柬埔寨民众夹道欢迎,气氛热烈。

中柬两国是友好邻邦,更是铁杆朋友。2016年,习近平作为国家主席首次访柬,发出中国重视老朋友、不忘老朋友、力挺老朋友的清晰信号。

多年来,中柬合作不断深化,为柬埔寨民众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为其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时隔9年再次来到柬埔寨,习近平两次用“双向奔赴、相互成就”来形容中柬友谊,并指出“中方愿同柬方共享机遇、共谋发展”。

亲望亲好,邻望邻好。习近平多次指出,“欢迎周边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顺风车”“让大家一起过上好日子”。

当前,亚洲正站在实现整体振兴新起点上,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此访期间,习近平强调,“以自身高质量发展助推各国共同发展”“让中国式现代化成果更多惠及周边”。

|出品人:陈陆军

|总监制:张明新

|总策划:俞岚

|策划:吴庆才

|统筹:马学玲 阚枫

|执笔:袁秀月

|校对:孙静波

|视觉:李伊璐

|中国新闻网“习言道”工作室出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