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四川盆管家婆一码一肖100中奖71期地再添百亿方大气田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年产天然气突破100亿方
中新网成都12月25日电(杜成 袁鹏)25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迎来历史性跨越——2024年生产天然气突破100亿立方米,相当于油当量800万吨大油田,热能当量相当于三峡电站全年发电量的总热能,可满足2740万户家庭一年的用气需求。目前,该局累计生产天然气1100亿立方米、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超1万亿立方米,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是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最大的油气生产企业,目前已开发建设了元坝气田、威荣气田、川西气田、綦江气田等28个气田。从1979年起经过45年接续奋斗,该局实现了从0到100亿的跨越式发展:1999年,天然气年产量首次突破10亿立方米,用了20年时间完成这一目标;2005年,天然气年产量实现20亿立方米,仅用5年实现翻倍;2013年,天然气年产量突破30亿立方米;2021年,天然气年产量跨越80亿立方米;2024年,天然气年产量突破100亿立方米,仅用了3年时间,实现历史性跃升。
四川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达40万亿立方米,勘探开发前景广阔,但地质条件复杂,是全球范围内极具挑战性的天然气开发区块之一。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持续攻坚克难,推动四川盆地天然气勘探开发不断取得新突破:自主研发一系列超深层钻探和储层预测技术,成功建成世界首个埋深超7000米的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元坝气田,自2014年投产以来,已累计产气超350亿立方米,为我国乃至世界超深层油气资源规模效益开发提供了成功经验;创新形成复杂窄河道致密砂岩气藏高效开发技术体系,建成新场气田、中江气田等6个大中型气田,已累计产气超626亿立方米,连续20年稳产在20亿立方米以上,被誉为我国低渗致密气高效开发典范。
一直以来,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始终树牢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开发“绿色气田”,推广丛式井、平台井施工模式,大幅减少土地占用量,自有场地建设碳中和林1.5万平方米,5个光伏发电项目投运。“国家级绿色工厂”元坝净化厂已“安稳长满优”运行10年,年产净化气能力34亿立方米,年产硫黄能力30万吨,按设计达产核算,每年产出的绿色能源,可贡献二氧化碳减排450多万吨。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刘伟表示,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能源,天然气发展对于我国能源格局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促进“双碳”目标实现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下一步,该局将加快建设川西、川东北、川南3个“50亿立方米”产能基地,以强大技术竞争力塑造培育新质生产力,助力川渝地区千亿级天然气(页岩气)产能基地建设,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中国石化首席工程技术大师郭彤楼说,四川盆地已获天然气探明储量7.5万亿立方米,探明率18.7%,尚属勘探早中阶段,是我国最具潜力的天然气勘探开发盆地。西南石油局深化基础研究和地质认识,创新成藏理论,融合常规、非常规天然气理论与技术,攻关特色理论技术和工程工艺,实现了深层、超深层天然气的战略性突破,推动四川盆地天然气产量、储量行稳致远。
四川盆地天然气资源丰富。多年来,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持续推进油气开发,先后建成普光和元坝两个动用储量超千亿方海相碳酸盐岩大气田,建成我国首个百亿方产能页岩气田——涪陵页岩气田和我国首个探明储量超千亿立方米的深层页岩气田——威荣页岩气田。目前,中国石化在四川盆地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近3万亿立方米,年产达到260亿立方米,累计生产天然气超2000亿立方米。(完)
为推动全球供应链合作,中国推出了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去年首届链博会吸引到515家参展商,覆盖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20%。一大批世界顶尖企业将链博会作为产品首发之地、创新之地、合作之地。与传统展会不同的是,链博会不单单是企业与客户之间洽谈合作的平台,同一产业链上的参展企业之间互动交流也非常踊跃,成为各方欢迎的一大亮点。第二届链博会将于2024年11月举办,与去年相比,已经有不少日本大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欢迎更多日本企业积极参展。
吴江浩:这是我第三次来日本常驻,上一次是2003年到2008年。时隔10多年重返日本工作,深切感受到中日两国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更大的变化是我们所处的世界正在经历剧烈动荡。中日之间利益融合,面临重要合作机遇,同时受到国际形势特别是外部因素干扰,各种新老问题交织凸显。这是我们过去未曾遇到的局面,给双方运筹中日关系带来新困难、新挑战。
我们将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开辟量子、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这些领域都具有高成长性和强赋能性,将培育打造一批万亿元级新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这些领域同时也完全可以成为中日经贸合作的新亮点和增长点。希望中日双方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共同培育新质生产力,为两国各自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