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全国乘用车保有量突破3.5亿大关,2025年汽车后市场规模预计也将突破7万亿元。看似广阔的市场空间背后,却也长期伴随着激烈的竞争。

当9.9元洗车招牌挂满街边,当“贴膜大战”沦为材料成本的比拼,一家位于湖北利川的汽后门店在无声的价格战泥潭中越陷越深。店主邵林回忆道:“每天从早忙到晚,可是月底算账时发现竟然没赚到钱。”

从2014年起,他已经意识到单靠洗美为生难以为继,逐步增加保养、维修等服务。但真正的转型突破,却在九年后才迎来关键节点。

从价格困局到转型破局

时间线拉回到2010年,邵林和哥哥在利川经营着一家以洗车和汽车用品销售为主的门店,依靠着踏实经营站稳脚跟。

然而,看似热闹的洗美生意背后,实际却面临重重挑战:洗车工流失率高,洗车量大却利润微薄,新开门店不断以更低价格抢占市场。

兄弟俩于是尝试拓展机修业务,但因缺乏品牌支持和标准流程,常常遭到客户质疑,员工培训管理也力不从心,转型之路始终未能真正打开。

转眼来到2023年,邵林经熟人介绍了解到美孚1号车养护开放加盟体系。在汽车后市场打拼多年的他,基于对美孚品牌的认知与信任,仅用6天便果断完成签约。

“我不是冲动决定,这个机会更像是被我等到了,美孚1号车养护所打造的品质化、标准化的门店形态,就是我理想中汽后门店该有样子。”邵林回忆道。

美孚1号车养护(恩施利川名仕店)店主邵林

从传统门店到专业体系

加盟后,名仕车饰变成了美孚1号车养护(恩施利川名仕店)。统一的品牌标识、简洁专业的外立面设计、整洁明亮的施工区,不仅让门店焕然一新,也迅速吸引了客户的目光。

“以前我知道拍抖音能为门店引流获客,但门店外观太杂乱,根本不好意思拍。”邵林说,“现在客户来店里,都说我们看着就专业,问我们是不是4S店。”

除了直观的形象改变外,门店运营的支持也让邵林感受到了体系的力量。

“以前我们就是凭经验做,现在每个岗位都有SOP,客户来了怎么接待,员工怎么介绍产品,全部有章可循。运营顾问也会定期驻店指导,从项目设计到价格设置,再到社群运营,都会手把手帮着优化。”

从门头到流程,基础体系的完善让门店整体专业度大幅提升,但真正打动客户、赢得信任,还得靠产品和服务本身。

“我们一直都坚持诚信经营,绝不会在油品上动歪心思,但以前没有品牌源头授权,也没法做到全流程透明,客户难免会有顾虑,我们自己心里其实也没底气。”邵林坦言。

以“大桶油”为例,这种没有塑封包装的桶装机油虽然实惠,但是往往难辨真伪。如今品牌从源头直供产品,客户在质疑真假的时候,邵林就会现场拨通厂家客服电话,给客户信心。“现在大桶油成了我们门店的招牌,客户信赖,销量也在持续增长。”邵林介绍。

门店内景

系列举措的加持下,邵林也迎来了经营收入的跃升。新店开业次月,进店保养台次和月均营业额就实现了翻倍增长。

从门店求客到客寻门店

门店经营逐渐起色,邵林也对未来信心十足。加盟后的第3个月,邵林决心要做抖音引流,充分利用门店品牌优势,吸引更多客户关注。

于是邵林通过抖音搜索美孚1号车养护其他门店的爆款视频案例,学习标题、镜头和话术,“其实大家做的内容都差不多,关键是坚持和细节”,邵林发现。

在品牌运营顾问的指导下,邵林坚持每天拍摄素材、积极互动评论,并与美孚1号车养护的其他门店老板们交流取经,“大家都很热情,有啥好内容直接分享,没那么多藏着掖着。”

凭借品牌知名度及线上线下的联动优势,利川名仕店逐步建立起了稳定的客户引流机制,门店视频浏览量持续上升,实现了从“门店寻找客户”到“客户主动找门店”的转变。2024年进店新客比例达80%,保养台次相较加盟前增长4倍,毛利润增长120%。

邵林与技师沟通服务项目

如今,美孚1号车养护(恩施利川名仕店)终于走出了“洗车熬人”的苦日子,成长为养车服务的金牌门店。邵林也用九年探索与一场果断转型,为传统汽服门店的突围写下生动注解。

“现在出门买个东西,别人都认得我,知道我有一家很专业的汽后门店”,邵林笑着说,“未来,我们会继续用源头保真的产品,做经得起检验的专业服务,真心回馈越来越多的车主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