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澳门也是我的家丨“澳门体现了中华文化中‘和而不同 美美与共’的智历史开奖记录慧”
澳门回归祖国25年来,凭借其独特魅力吸引了众多国际人士在这里求学、工作、定居。环球资讯广播特别策划《澳门也是我的家》,今天将讲述在澳门生活的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的故事。
走进巴西汉学家乔治·西内迪诺的办公室,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面书墙,书架上塞得满满当当,从诸子百家著作到唐诗宋词,从鲁迅到郁达夫,从这里可以窥见这位来自巴西的汉学家的生活与热爱。
“我叫乔治·西内迪诺,中文名字叫沈友友,来自巴西,是巴西的汉学家,在中国生活已经有差不多二十年了,目前定居在澳门。”
澳门并不是沈友友在中国生活的第一个城市,来澳门前,他曾在北京生活过很长一段时间,与中国的情缘也由来已久。
“我到中国之前,在巴西已经学了半年中文。2005年来到中国以后,虽然那时候我也是有本职工作的,但我基本上把所有的时间都应用在学习中,也融入到我的工作中。2007年,我基本上可以说开始用一个非常粗浅的方式去研究中国古代的思想。”
接下来的20年,从现代汉语学到古代汉语,再到出版中国典籍的葡语译本,沈友友用超乎常人的努力和天赋不断钻研,并将中国文化和古代思想带到葡语世界。
在采访中,沈友友给记者介绍了由他翻译的三本中国古代经典著作:
除了先秦诸子百家,乔治·西内迪诺的研究领域还触及中国现代文学,最近,他刚刚完成鲁迅作品的翻译工作,相关作品明年就能和葡语国家的读者见面。
“我最新的工作是翻译了鲁迅的《呐喊》,融入了戏剧化的翻译和文学批评的因素,这本书我已经完成了翻译和撰稿,已经交给出版社了,按照现在的计划会在明年2月底出版。”
谈起他热爱的中华文化,沈友友滔滔不绝,他说,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文化交融、美美与共是最吸引他的内容之一。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不同朝代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特点,语言会发生变化,文学作品不断出现新的题材,华夏民族和周围相关的民族发生交融的这个过程非常有意思,让中华文化更加丰富。”
而他现在生活的澳门,也正是一种以中华文化为主、兼容葡萄牙文化的具有多元化色彩的共融文化。沈友友跟记者分享了,从早期相当一部分西方汉学家在澳门接受基础培训,进而进行词典编纂、中国古籍翻译等工作,再到如今,澳门在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方面继续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历程。
“全球对中华文化一直是抱着很大的兴趣。澳门是中西融合的一个地方,当然是以中华文化为主流。澳门一直以来,几百年以来一直是在推进葡语的汉学思潮。目前,澳门有健全的大学体系,也出现过几位对双向文化交流作出过重大贡献的人士,具备非常理想的进行文化传播的条件。”
澳门是中西文化的交融之地,相比内地其他城市,在这里,沈友友能够有机会接触到更多葡语文化和土生葡人群体,能有机会学习使用被誉为“古汉语活化石”的粤语。
他还饶有兴致地跟记者分享了他眼中的澳门美食,在这里,连食物也是“美美与共”。
“天呐,澳门的美食还是真的挺多的。澳门可以说是一个美食天堂,澳门什么都有,包括上海菜、北京菜、粤菜都有,外国的也很多,东南亚菜、印度菜、日本菜,当然还有葡萄牙菜,法国菜也有不少。基本上想要什么就能找到什么,这是澳门的一个优势。”
沈友友说,现在他和妻子已经把家安在澳门,希望澳门的未来越来越好,也希望自己能在澳门为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一份力量。
“我对澳门未来的期待,与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工作有关。我希望让更多葡语国家的人们能够接触原汁原味的中国思想、中国文学,把澳门发展成世界汉学的一个重要基地,这是我最大的希望,也希望自己能够参与这个工作并作出贡献。”
记者丨魏郁 朱宛玲 王全文
制作丨魏郁
(央视新闻客户端 总台环球资讯广播)
2024年,载人航天工程规划了2次载人飞行任务和2次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天舟七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已于1月圆满完成,后续还将陆续实施神舟十八号和神舟十九号2次载人飞行任务及天舟八号货运飞船补给任务。执行2次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已经选定,正在开展任务训练。目前,驻守空间站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身心状态良好,预计于4月底返回地面。
A股三大股指2月29日集体低开。早盘两市快速上涨,沪指收复3000点后出现跳水,午前涨幅收窄。午后股指重返升势,尾盘两市狂飙,沪指再度收复3000点关口。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