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国际锐评丨美国新澳门正版资料免费更新1181对华科技战为何事与愿违?
2025年是量子力学诞生100周年,也是量子科学与技术国际年。然而,新年伊始,美国政府限制国内个人和公司投资中国量子计算等先进技术的新规正式生效。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出于政治利益蓄意打压中国高科技发展,但它最终会发现事与愿违。
量子科技居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主要分为量子计算、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科技强国,在量子科技的三大领域中各具优势。近年来,中国的量子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触动了某些美国政客的敏感神经。2024年10月28日,美国政府以美在华投资可能“威胁国家安全”为名,发布了主要针对中国半导体、量子技术、人工智能的投资禁令,并于今年1月2日生效。
在华投资怎么就威胁“美国安全”了?外交学院教授李海东跟《国际锐评》交流说,当前美国对华竞争态势愈演愈烈,尤其是在高科技领域;美方假借“国家安全”之名实施新规,目的就是加强在量子科技等前沿领域的制约,以打压中国的竞争优势。这反映出美国政客对中国科技发展之快蔓延的焦虑。
正是在这种零和思维的左右下,中美科技合作这几年经历了较大波折。从对华为等中国高科技企业封锁制裁,到采取技术管控、交流阻断、人才封锁等手段,美国不断人为设置障碍,实施所谓科技“冷战”及“脱钩”。
美方这么做达到目的了吗?事实证明是徒劳的。截至2023年底,中国自主研发的量子计算机——“九章三号”已成功实现100个量子比特的纠缠态制备,成为全球首个达到此里程碑的国家。再比如,在芯片领域,美国政府的打压反而促使中国芯片设计、芯片设备、晶圆产能在市场需求拉动下飞速进步。巴西《论坛》杂志网站1日发文指出,“尽管美国拼命阻挠中国的进步,但中国正朝着技术自立自强的方向迈进”。
那么,美方限制投资的新规可能会带来哪些影响?法国国际关系研究所2024年7月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中国量子市场投资主要来自本土企业,占比超过四分之三。这意味着,美方新规对中国的影响有限。相比之下,美方自身倒会严重受损。报告还显示,除中国本土投资外,美国是中国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半导体等领域的主要投资国之一。过去几十年里,苹果、微软、通用、IBM、特斯拉、英特尔、高通等美企纷纷投资中国。受美国限制投资的新规影响,预计相关企业在华利润和商业空间将被压缩。另外,随着大批中国优秀留学生和华裔科技人才受到打压,美国国内智力资源流失严重,不利于自身科技进步。正如英国《经济学人》网站指出,美方高估了自身限制中国科技发展的能力,也低估了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从两国关系来看,美方这么做也不符合中美科技合作一贯的协定精神。就在去年12月13日,《中美科技合作协定》在北京完成续签。作为中美建交后签署的首批政府间协定之一,过去几十年,这一协定见证了两国科技合作的双赢以及给世界带来的利好。比如两国在控制亚洲长甲虫传播领域的合作,避免了美国可能高达1380亿美元的损失;两国科学家共同发现叶酸可以有效预防神经管缺陷,帮助了全球数百万新生儿;2009年建立的中美清洁能源研究中心(CERC),推出了多项提高建筑能效的创新技术……
大量科研成果印证:中美加强科技合作,双方乃至全球都受益。正因此,美国不少科研机构和人士一再发声,称中美科技合作于美国有利,批评美国政客为牟取私利干扰破坏两国正常合作。以斯坦福大学为代表的美国学界表示,不与一个新兴的科学超级大国合作是有风险的,“将失去了解和观察中国科技发展的渠道与机会,以及优质的科研合作平台、功底扎实的留学生团队等”。
中美科技创新不是零和博弈,而是彼此的机遇。当前,中美在人工智能、外太空治理等高科技领域都是领头羊,双方加强合作不仅能推动各自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还有助于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拉动全球经济、增进世界人民福祉。这也是中美作为两个大国应当承担的特殊责任。
再过半个月,美国将迎来新一届政府。希望美方理性看待中美科技合作,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让中美科技合作的成果造福两国、惠及世界。正如巴基斯坦前总统新闻秘书卡马尔·巴希尔近日撰文指出,中美携手进步符合两国人民福祉与全球共同利益,谋求合作的道路或许曲折,但必将通往一个更加和平、繁荣和稳定的未来。
(国际锐评评论员)
据介绍,诺如病毒是一种能够引起人和多种动物发生急性肠胃炎,导致严重腹泻的人畜共患病病原,也是一种重要的食源性疾病病原。诺如病毒传播途径多种多样、感染剂量低、排毒时间长、环境抵抗力强、病毒变异快、免疫保护时间短,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播能力。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本土企业快速崛起、市场竞争更趋充分的背景下,如果外资企业因为自身竞争力不足而退出,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如果外资企业从市场规律出发调整在华业务布局,也完全可以理解。事实上,中国企业也在向海外转移部分产能。如果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有何意见,我们愿意认真听取并积极解决合理关切。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