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8月16日电 (记者 张焕迪)丁晓星、张弘等中国国际问题专家16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美俄元首在安克雷奇会晤尽管未达成任何协议,但仍释放积极信号,引发国际社会对美俄关系转圜及俄乌冲突走向的关注。
当地时间8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市埃尔门多夫-理查森联合军事基地举行会晤。这是2021年6月以来美俄领导人首次面对面会晤,也是2015年9月以来俄罗斯总统首次踏上美国领土。
会晤持续约3小时,双方均表示会晤“具有建设性”“富有成果”,取得进展,但未就俄罗斯与乌克兰停火等问题达成任何协议,也没有披露更多具体内容。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秘书长丁晓星接受中新社采访时说,此次会晤表面气氛虽好,但在俄乌冲突等核心议题上,双方的分歧并未得到解决。特朗普急于推动停火,而俄方则强调需“消除冲突根源”,要求乌克兰接受其安全关切。
中国社科院俄罗斯东欧中亚所研究员张弘说,尽管此次两国未签协议,但双方可能已就重要关切达成非公开共识,接下来可能会交给乌克兰和欧洲方面评估。
丁晓星指出,特朗普将此次会晤视为促成俄乌停火的“突破口”,而普京则旨在改善俄美关系。
不过,美俄关系的改善仍受制于俄乌冲突进展。张弘认为,双方在战略安全、军控等领域存在合作空间,但若俄乌冲突持续,关系回暖将受限。丁晓星则表示,即便特朗普认为可以在俄乌冲突未解决的前提下发展美俄关系,但在美国国内可能也面临相当的阻力,且后续发展还需观察欧洲及乌克兰反应。
会晤前,欧洲与乌克兰对“美俄绕过当事方直接谈判”的行为表达不满。丁晓星指出,本次美俄元首会晤开始前,欧洲多国紧急协调立场,与特朗普召开视频会,划定谈判“红线”。特朗普曾说,如果15日的会晤顺利,将很快举行下一次会晤,届时美俄乌三方均将参加。
受访专家认为,由于俄乌双方在领土等关键问题上分歧较大,停火僵局短时间内难以被打破。
张弘分析,会晤结束后,欧洲和乌克兰需时间研判美俄共识,如果无法完全认同这个共识,欧洲可能将采取强化对俄制裁和对乌军援等方式影响美国和俄罗斯的立场。
丁晓星认为,俄乌冲突的未来走向将取决于美国、俄罗斯、乌克兰、欧洲的四方博弈,这个博弈过程将十分复杂。
15日的会晤结束后,特朗普表示,可能很快与普京再见面,普京则向特朗普发出了“莫斯科见”的邀请。
张弘认为,美俄关系通过此次会晤实现了“破冰”,双方或逐步恢复各层级对话,但具体成果转化“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完)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