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南昌4月29日电 (朱莹)29日,2025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电影新质生产力高端对话活动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举行。AI如何影响电影行业?众多知名电影人认为AI为产业发展带来无限可能,应拥抱技术和产业革命。

活动现场,印度电影制片人帕萨特·谢迪、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院长郑月、电影导演刘晓世等电影人结合自身实践,分享新质生产力为电影赋能的宝贵经验,通过深入探讨新质生产力对电影选题策划、制作生产全流程的重构作用,展现了电影与科技交融为产业发展带来的无限可能。

图为29日,2025年江西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系列活动——电影新质生产力高端对话活动在江西省南昌市红谷滩区举行。刘力鑫 摄

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理事长焦宏奋认为,在创作环节,新技术如人工智能可以激发创造者的灵感,使其能够更好地挖掘和呈现故事的深度与广度;在制作方面,虚拟拍摄、特效制作等技术在不断进步,让电影的视觉呈现更加震撼。此外,发行与放映领域数字化平台,能拓展电影的传播渠道,使更多优质的电影作品,迅速触达全球观众。

中国知名导演、编剧、制片人陆川介绍,他在进入电影界之后也经历了胶片、数码及现在的AI时代,技术进步日新月异,电影从业者“既焦虑又兴奋”。他透露自己从2023年初开始尝试AI创作,其执导的首部舞台剧《天工开物》里就有AI创作的内容,“新的技术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成本,它(AI)像一个超级助理,对创作的指导是直截了当的,我们要拥抱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在他看来,AI意味着巨大的知识平权,将会模糊职业定义甚至将职业重新分类,“目前,中国有成千上万的年轻人正在用AI创作电影故事,只要有审美、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就能将头脑中的那些奇思妙想变成现实,实现电影梦想。”

资深电影制片人、现任香港电影金像奖副主席文隽说,希望能以香港电影制片管理经验,结合内地好的题材,共同创造出更多作品,“我觉得不能只靠我们以前的老传统,必须要开拓创新,我觉得这也是香港电影一个很好的机会。”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联合主办,江西电影集团承办。活动聚焦“电影+文旅”“电影+科技”两大议题,政产学研各界的“最强大脑”展开对话,探索产业融合新路径。(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