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焦点访谈丨老站“下班”新站“上岗” 看铁路变迁带王中王一肖一特一中一MBA来的浓浓乡情
1月23日是农历腊月廿四,已经进入了春运第二周,路上的车流客流越来越多。2025年春运从1月14日到2月22日,一共40天。从总体规模看,预计2025年春运全社会跨区域人员流动量将创下历史新高,达到90亿人次。其中,全国铁路预计发送旅客突破5.1亿人次,日均1275万人次,也有望创下新纪录。
临近春节,全国铁路、公路、民航迎来春运高峰,各个铁路枢纽车站人头攒动。位于吉林的通化火车站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间。
通化站,地处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脚下。今年,是这个有88年历史的二等车站的最后一次春运。
88年来,通化站已发送旅客1.1亿人次。目前,通化站开行的列车都是一些绿皮普速列车,通达北京、青岛、大连等地,是吉林省东南部客运中一个重要的枢纽节点车站。
2025年的这个春运是老通化站承担的最后一个春运。春运期间日均客流量达2000人次,很多旅客也是到了车站才知道,这是最后一次来老站了。
通化站虽然位置重要,但是站内的基础设施老旧,设备设施老化,并且在现有条件下也无法改造升级。再加之车次少、速度慢,已经无法满足旅客出行需要。由于运力有限,也严重制约着当地的发展。
距离通化老站8公里之隔的新通化站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不久后,新落成的通化站将迁转保留老站的客运功能,是集高铁、绿皮普速、长途客运、公交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站,能实现旅客“零中转”“零换乘”,更便于旅客出行。
今年底,新的通化站将伴随新的线路沈白高铁一起开通,沈白高铁全长430公里,将串联起沈阳、抚顺、通化、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7个地市(州),终点是长白山。
和老站相比,新通化站的变化可不小。建成后的新通化站,建筑总面积近3万平方米,将是吉林省东南部最大的车站。仅候车室聚集规模就可同时容纳1500人,是老站的4倍以上,总体规模将达到6站台14条线路,比老站多出3个站台9条线路,将大幅提升铁路运输能力和运输效率。
届时,通化不仅将正式迈入高铁时代,当地丰富的文旅资源也将得到极大开发。
新车站的优势显而易见,但是,通化老站从1937年开始运营至今,已有88年。老站,承载了太多人的记忆。
站好最后一班岗,为老站画一个圆满的句号,是每位站内职工的心愿。老魏是个老铁路,他的家人基本都是铁路职工。从18岁至今,干了一辈子的客运员。今年4月他即将退休,通化站的最后一次春运,同样也是老魏的最后一次春运。
42年来,老魏见证了火车票从硬板式火车票、软纸式火车票、磁卡式火车票到现在的无纸化时代的变化。
火车票的变迁反映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也见证了中国铁路智能化、数字化的转型与蜕变。
2025年底,新落成的通化站在现有12对绿皮普速列车的基础上,将开通上海、天津等11个方向的22对高铁列车,预计每年旅客发送人数从目前的51万人次,提高到200万人次。
为了能够和南来北往的旅客们一起见证这最后一次春运,通化站在候车室专门给大家制作了合影框等。
就在通化老站进入最后一个春运时,更多的新车站也迎来了第一个春运。
丰镇北站作为新的高铁站与集大原高铁一同亮相。集大原高铁是连通内蒙古自治区和山西省的集宁经大同至原平高铁,其沿线丰镇北站的开通,极大改善了丰镇市民的出行条件。
除了丰镇北站,新近开通的沪苏湖高铁线和南珠高铁线上的新开车站都在经历第一次春运。新线路、新车站、新旅客、新的工作人员,全新的体验带来的是全新的挑战。
2025年1月5日全国铁路第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后,丰镇北站在开了10趟动车的基础上,增加了列车,一下子扩大了丰镇当地百姓的出行圈儿。
丰镇北站的第一个春运,就迎来了旅客出行的高峰,春运期间,丰镇北站日均客流量近3000人,是春运前的两倍。
春运,承载着亿万中华儿女浓浓的乡情和亲情,“回家过年”的传统习俗,深入在了每个人心里。从今年起,“除夕”被列入了法定假期,春节放8天假,这使得春节前后客流集中度更高。为期40天的春运,正好从1月5日的全国铁路第一季度列车运行图调整之后开始。调图后,全国铁路安排图定旅客列车13028列,比之前增加230列;运输能力、服务品质和运行效率得到提升。铁路线越来越长,车越来越多,跑得也越来越快,为平安春运、有序春运、温馨春运提供了更好保障。
编辑丨雷小鸽
摄像丨徐鹏
策划丨余仁山
剪辑丨佟永杰 张文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依托现有石油化工产业基础,推动延链补链强链。建设国家战略性矿产资源基地和有色金属产业基地,提高有色金属就地转化比例。
据国家邮政局网站消息,近日,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就快递企业处理场所发生安全生产事故事件对极兔速递有限公司、顺丰速运有限公司进行行政约谈。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