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柯文哲,这次会被关多久?2024年管家婆的马资料
中新网1月3日电 新年刚过,岛内最受关注的政治新闻,恐怕要数柯文哲宣布辞去台湾民众党主席。这位弊案缠身的台北前市长,在几经交保、抗告后,2日晚间经台北地方法院再次裁定,以“认定其有勾串证人与逃亡之虞”等为由再遭羁押,而戴上手铐的柯文哲,随后在警察看护下,又一次走上驶往台北看守所的囚车。
岛内舆论似乎对此结果并未感到意外,反而更关注“柯文哲这次会被关多久?”台湾媒体人谢寒冰在其社交媒体上表示,柯文哲这次恐怕“很难出来了”。
台湾“中时新闻网”引述岛内法律界的观点认为,依照台湾相关法规的重罪羁押规定,一审羁押被告时间最长为1年3个月,但以柯文哲案情的复杂程度,纵使“押满”柯文哲,一审也根本不可能在15个月内审结,届时羁押期满还是要释放柯文哲。
回顾案情,几个月前,柯文哲因涉嫌在台北市长任内卷入京华城案及政治献金案遭到岛内检务机构侦办,2024年9月5日被台北法院裁定羁押禁见。
在被羁押超过百日后,12月26日上午,柯文哲被台北检方起诉并求刑28年6个月,台北地方法院12月27日凌晨裁定柯文哲3000万元新台币交保,并限制出境、出海、居住。
台检方随即提起抗告,台湾高等法院12月29日撤销先前裁定,重新裁定柯文哲以7000万元新台币交保,并佩戴电子脚铐监控行踪。台媒称,7000万元新台币,也创下台湾政治人物的保释金纪录。
在重获有限制的短暂自由后,柯文哲又被“关了回去”。摆在柯文哲面前的或是无休止的“司法攻防战”,岛内舆论也判断,柯文哲的政治生涯“已经过站”,台湾民众党也将陷入群龙无首的“泡沫化”风险。
台湾民众党由柯文哲于2019年成立,并担任创党主席。在去年初的台湾地区两项选举中,柯文哲及台湾民众党在地区领导人选举中拿到26%左右得票率,在三组候选人中排名末尾,但也获得近370万选票,并抢下8席不分区民意代表,成为台湾政坛所谓“第三势力”,也被岛内舆论称为所谓“白色力量”。
“成也柯文哲,败也柯文哲。”台湾知名媒体人,亦曾作为副领导人候选人代表中国国民党参加2024年台湾地区选举的赵少康说,台湾民众党就是柯文哲的“一人党”。
台湾《联合报》称,在台湾民众党风雨飘摇之际,柯文哲选择请辞党主席,看似是为台湾民众党“续命”,也有利柯自己后续官司攻防,但审理结果难料,情况未必如预估般乐观。
自2014年以所谓“政治素人”标签当选台北市长以来,这位台大医学院的原外科大夫,已踏入台湾政坛十年,从当年高人气的政治人物,到如今的贪污“嫌犯”,柯文哲的声望几近跌落谷底。
台媒民调显示,有56.4%的岛内受访者认为柯文哲涉及贪污,约52%认同柯文哲侵占台湾民众党的政治献金。同时,也有43.9%认为台检方的证据不充分。
请辞党主席后,柯文哲在一段网络视频中呼吁支持者,“不要因此退出台湾民众党”。据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该视频曝光后,吸引不少台湾民众党支持者火线声援。该党秘书长周榆修则透露,不到一天时间,已经有3千多“小草”(台湾民众党支持者以稚嫩、坚忍的“小草”形象自称)申请线上加入该党。
有岛内舆论认为,柯文哲孤注一掷打出的所谓“悲情牌”奏效了,很多隐形的“小草”选择用行动给予柯和台湾民众党支持。舆论分析,虽然柯文哲与台湾民众党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但仍能保住接近20%的信任度,证明其基本盘并未坍塌。这些现象,也反映出岛内民意对柯文哲深陷弊案的纠结。
对于柯文哲再被送进看守所,台湾民众党代理主席、台当局立法机构民众党党团总召黄国昌则将矛头直指民进党当局和赖清德。台湾“中时新闻网”报道称,黄国昌在一场记者会上指控台检方以羁押为手段,逼迫柯文哲辞去党主席,更形容台检方已沦为赖清德的“政治鹰犬”。
另据台湾《联合报》报道,黄国昌还反问,“我们到底还要继续容忍民进党当局把黑手伸到司法当中多久?”中国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在元旦当天说,台湾地区在赖清德领导之下,只能用“斗”字形容。
在岛内12月初公布的“台湾二○二四代表字”评选中,“贪、斗、骗”排在前三位。台湾《联合报》称,这三个字总结了台湾社会这一年的政治乱象。(完)
和传统的货币直接补偿相比,房票安置到底有何优势?中指研究院点出以下两个重点:一是可定向去库存,接受房票安置的被征收人有限定的可购买住宅范围,避免资金外流;二是可拉长支付节奏,减少了集中支付的金额,减缓地方政府财政支出压力,增加了地方政府财政调配空间。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人民币跨境收付规模39万亿元,成为我国第一大跨境收付币种。今年9月份,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占比为5.8%,排名上升至第二位。国际清算银行2022年调查显示,近3年来人民币外汇交易在全球市场的份额排名由第八位上升至第五位。
中国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章俊在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指出,“市场对‘跨周期调节’的理解是,在‘逆周期调节’的基础上要兼顾经济短期的周期性波动与中长期的结构性问题,增强宏观政策的前瞻性、连续性和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