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3日电(魏晨曦)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筹备已久的“对等关税”靴子落地。

当地时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签署两项关于所谓“对等关税”的行政令,宣布美国对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某些贸易伙伴征收更高关税。白宫发布的文件显示,针对所有贸易伙伴加征的10%关税将于5日生效。

这一被美媒形容为“史上最激进”的关税政策,或将迅速引发国际市场震荡。此前,已有多国政府及企业纷纷发声抗议,经济学家更是警告称,这场即将改变世界的“关税豪赌”,可能加速全球经济衰退。

资料图:白宫。

关税“靴子”落地前

白宫争论不休

此举颁布前,围绕关税具体实施细则,美国新一届政府内部存在显著分歧。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披露,白宫经济顾问团队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一些细节争论不休。

其一,豁免名单。一种声音主张对“战略盟友”部分豁免,另一种声音坚持“无差别执行”加税政策。

其二,行业针对性。彭博社援引消息人士称,早些时候,针对半导体行业的关税定为25%,而汽车行业因本土车企游说压力暂缓加征关税,暴露出美国政策的“双重标准”。

事实上,美国内部反对声音不断。美国商会会长克拉克更是在声明中直言不讳:“(美国)政府正在用关税大棒砸自己的脚。”

经济衰退警报拉响

全球损失难以估量

美国“对等关税”政策落地前,多家国际媒体和权威机构早已发出警告,称这种“以牙还牙”的贸易报复措施,不仅会反噬美国自身经济,更拉响了全球经济衰退的警报。

美国劳工部测算,新关税或推高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约2.3个百分点,抵消美联储降息效果。

路透社则预测,美联储可能在6月紧急降息50个基点,以应对关税引发的通胀压力。

彭博社分析称,美国加征关税导致全球供应链成本上升40%,跨国公司被迫重构生产网络。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报告称,若贸易战持续一年,全球GDP损失将达7%,相当于法国和德国经济总和。

“对等”幌子下

本质是不公平贸易

“对等”一词英文为reciprocal,既可译为“互惠”,也可译为“对等”。但在美国新一届政府“关税大棒”语境下,中文译法以“对等”更能客观体现和突出贸易“对手”之间的平等待遇。

美方声称,征收“对等关税”是为了“减少贸易逆差”,解决与贸易伙伴之间“其他不公平和不平衡的贸易问题”。

不过,分析指出,打着所谓“追求公平”的旗号,对关税“一刀切”,实质上是囿于“零和博弈”思维,推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工具。

当地时间2月4日,华盛顿,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中新社记者 陈孟统 摄

在外界看来,美国所谓“对等关税”存在两大本质缺陷:

其一,违背公平发展权原则。

世贸组织数据显示,发展中国家对美平均关税远高于美国原税率,强行“对等”将扼杀这些国家的工业发展空间。

分析指出,在经济发展不对等、经济实力不对等的情况下,美国实施“对等关税”是不公平的,将进一步拉大世界贫富差距。一些欠发达国家虽不是美国“对等关税”的重点对象,但可能受到更大冲击。

其二,严重破坏多边体系。

分析认为,执着于全部对等、完全对等,是非理性的行为。该行为破坏多边体系的核心在于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倾向,直接违背了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规则,削弱了全球贸易合作的互信基础。

美国智库彼得森研究所报告指出,美国单边行动已使WTO争端解决机制陷入瘫痪。

多名专家认为,美国强推的新关税政策,犹如一颗精心包装的“经济毒丸”。短期看似能靠“极限施压”逼对手就范,实则正在“毒化全球贸易生态”。

分析称,当美国政客们高喊“美国优先”时,世界经济已开始为这场豪赌“埋单”:供应链断裂的骨牌效应正在显现,而最终反噬的,恐怕正是美国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