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杭州8月8日电(张煜欢)暴雨过后,江水湍急刺骨;七米堤坝,奋身一跃惊心动魄……两个月前的一个夜晚,孙杰在钱塘江畔纵身一跃,在“死神”手里救下了落水者的生命。

41岁的孙杰是浙江大学“百人计划”入选者、浙大一院血液病科研究员、浙江省血液肿瘤(诊治)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奋不顾身的纵身一跃,让他又多了一重身份——“杭州市见义勇为模范”。

“称不上是什么‘壮举’,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在接受表彰后,孙杰如是说道。

孙杰收到感谢的锦旗。受访者供图

走进浙大一院大学路院区,在一间墙上挂满科研论文及核心文献的办公室中,孙杰在准备着今天的学术会议。

谁能想到,这个专注破解生命遗传图谱的科研人,会在汹涌的钱塘江完成惊心动魄的生命托举?

“我也不记得当时自己是怎么跳下去的,堤坝那么高。”孙杰记得那一晚,暴雨过后江水湍急。只见一个小伙子落入水中,只剩一个脑袋在水面浮浮沉沉。

众人还没反应过来,孙杰马上解下岸边的救生圈,朝小伙子的方向抛去。但落水的小伙子没接住,还在一点点下沉。孙杰当即脱下衣服,未曾犹豫半分,便一跃从高高的岸上跳入江中。

从7米高处下落,冲击力可达体重的5倍,即使水深足够,巨大的冲击力可能造成骨折等一系列不可控的伤害。此时回到岸上几乎不可能,一个救生圈承载两人重量摇摇欲坠,岸边堤坝更是高不可攀。

“赶紧再扔个救生圈下来!”他在水中大声求救伙伴。岸边的朋友也十分心焦,拨通120后,马上给孙杰丢下游泳圈,让他保存好体力。

在水中,孙杰不停跟小伙子说着话,让他尽量保持清醒,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中,失去意识会有生命危险。灯光明明灭灭,不知循环了多少回,伴随着警车的长鸣,两人被迅速救上了岸。落水的小伙子被急救人员搀扶着上了救护车,前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等待救援的落水小伙和孙杰。受访者供图

在孙杰平静的讲述中,仿佛这只是一件小事,一件勇敢的、救了一个小伙子一生的“小事”。

“当晚回家,我没跟爱人提。在我看来,这实在平常。”几天后,孙杰的爱人发来新闻链接,也只淡淡一句:“值得表扬,但千万注意安全。”

“我和女儿也没有过多探讨,有一天她在报纸上看到了这个事迹,还调侃我。”孙杰说,“我们从小教育她要乐于助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要尽力帮一把,在她眼里,爸爸不过是做了该做的,换成别人,危难时也会站出来。”

父母知道时,先是问他身体如何。一听“啥事没有”,便没再多说。孙杰的父母年近七十,乐于奉献,一辈子在田里勤恳耕耘,心里却总装着旁人——亲戚邻里谁家有难处,他们从没二话,挽起袖子就去搭把手。

“小时候,父亲总给我讲历史故事,蔡永祥烈士的事迹,我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孙杰说,父母这辈子没讲过什么大道理,却用日复一日的“帮一把”,把“见义勇为、挺身而出”的念头,悄悄种进了他心里。

孙杰自小在滨江区长河街道的街巷里长大,骨子里也浸透着这片土地的温润。这里的青砖黛瓦间,藏着比高楼更深厚的根脉——十多年前,杭州“最美妈妈”吴菊萍在此徒手接住坠楼孩童,成就一段守望相助的佳话。

“那会儿我才二十出头,总听家里长辈讲‘邻里相扶是本分’,吴菊萍的事一出来,忽然懂了这老话的分量。”孙杰说,祖辈传下的“耕读传家”,不是埋在故纸堆里的教条,落到实处,就是见人难处伸手帮一把的热心肠。

前几天,孙杰将获得的杭州市二等功、见义勇为奖励金总计9万元,全部捐赠给了“浙江省见义勇为基金会”。

当被问起,如果跳江救人不算大事的话,什么样的才算是大事?孙杰陷入了思考。

“对落水者而言这一定是件天大的事,所有关系到生命健康的都是大事。就像我周围的浙一人每天在做的事——他们每天帮助成千上万的国内外患者解除病痛。”孙杰回忆,当年读研究生时,他曾经在医院看到这样一幕——年轻的儿子被推车推进去,满头白发的父亲蹲在手术室门外捂脸啜泣。他希望自己做的研究未来能真正对病人有用,少一些这样无助的身影。

“我觉得,能让陷于困顿中的生命有活下去、过得好的希望,就是大事。”孙杰如是说道。(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