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1+1丨中央财政补贴失能老人,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能否改变?

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这项政策年底前将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该项目于今年7月起,在浙江省、山东省、重庆市以及辽宁省沈阳市、安徽省滁州市、江西省新余市、四川省成都市等试点地区先行开展。助餐、助浴、助洁、助行、助急与助医,护理协助、排泄护理和康复护理,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现实能否改变?《新闻1+1》本期关注:中央财政补贴失能老人,能改变什么?

怎么看待这项政策出台的意义和价值?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教授 陆杰华:我觉得这次补贴失能老人是真金白银,是对养老服务非常利好的政策,主要在这样四个方面。

第一就是我们这次失能老人的补贴从过去的兜底向普惠,因为这次面向了中度以上老年人所有的中度老年人,评估到水平我就给你花钱。

第二个方面就是我们养老服务体系从过去补供给向补需求,因为这些中度失能老人都是刚需的,必须得花钱来解决他的一种困难。

第三个方面这次补贴失能老人覆盖了城乡,而且城乡是公平可及,这个其实对于我们农村中度失能老人是一个利好的政策。

第四个方面,我觉得就是这次从三省四地,年底到明年年初全国范围内。

怎么看待补贴的力度?

陆杰华:我觉得这次因为涉及全国的中度失能老年人,应该说这个补贴的力度是比较大的。比如我们说常住的、短住的和日托的,我们这次补助是每个月800块钱,居家上门的是500块钱,其实按照如果测算,我们肯定不止这几百个亿,每年的这个投入,其实是很大的。我想它的重大的作用体现在:

第一就是可以有效地减轻失能老人家庭的负担。

第二也是可以带动养老服务的市场的提升,因为这次分了八百和五百,对常住、短住和日托的可能会有效地提高我们入住率,对居家上门的,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减轻了家庭照护人的精力、财力,我觉得这个是非常利好的政策。

怎样把这个政策享受好、享受到位?

陆杰华:刚才我说第一个转变就是这次城乡补贴是公平可及,在同一个水平。但是今天我们说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城乡还是有差异的,尤其是农村地区,我们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其实在我们整个服务体系是一个短板,所以我觉得借着这次我们的项目补贴的实施,我希望农村整个养老服务的机构能够更多,能提供更多的服务,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农村或者偏远地区养老服务资源的配置也是非常重要的,配置是不是到位,能不能可及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因为这次涉及居家上门,上门很重要,农村地区上门的话,我们现在从调研中很多专业化的服务和城市是缺失的,比如助医、助餐、助行,这些都要通过专业化的队伍来完成。所以这三项如果不改变的话,我们农村的养老补贴可能打了折扣。

怎么看待未来两种政策起到的组合作用?

陆杰华:这次补贴除了享受长护险应有的待遇以后,个人支付的比例也可以按照规定能够抵扣,我觉得这是非常利好的,其实就是拓展了更多服务。还有一个,我觉得这个组合,我们也希望下一步能不能通过这个项目,抵扣能够适当的提高。然后因为这次主要是十四项服务清单,能不能适当在今后提高我们的服务内容,因为这是很多失能或者刚需的家庭中一个很重要的期望。

未来这项政策还会继续延续下去吗?

陆杰华:我觉得这次主要是用项目这个方式来实施的,当然我们希望这个项目从项目怎么样走向制度,十二个自然月以后能不能项目走向制度,这个是我们的期望。当然,我们更多期望在我们的项目支持中能够加强总结,然后加强评估,能够在推广实施中有更好的作为。另外,我觉得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怎么样能够对资金的监管,防范风险,然后守住我们资金的红线和底线,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对我们项目走向制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