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滥施关税搅乱全球经济秩序,不少国内外贸企业也可能面临着挑战。助力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相关的部门、协会、企业已经纷纷开始行动。商务部组织有关商协会、大型商超和流通企业座谈;实体商超迅速响应,接连宣布将通过加大补贴力度、开通绿色通道等多种方式,帮助外贸企业开拓国内市场。昨天,中国商业联合会联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中国百货商业协会、中国烹饪协会等七家协会联合发布了倡议书。
推动内外贸联动 拓展内销市场
倡议书指出,当前,拓展国内市场、促进内外贸联动发展,做好出口商品转内销的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针对外贸企业国内销售渠道尚未全面建立的困难,商品市场、百货商场、连锁超市、电商平台等批发零售企业将开设绿色通道,设立外贸产品内销专区、专柜,举办外贸优品展销活动,为外贸企业提供展示和销售平台。餐饮、酒店等行业企业将优先采购符合标准的设备设施、外贸食品、餐具酒具和酒店用品等,拓宽外贸产品内销渠道。同时,鼓励企业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开展线上线下融合的促销活动。
助力外贸企业拓内销,各大企业都有哪些办法?这个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怎样帮助外贸商品丝滑进入国内市场?首先来看看,实体商超都有哪些行动。比如京东宣布,未来一年内,将大规模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加快构建出口转内销自营体系。
京东集团副总裁 孔祥莹:未来一年内,京东将大规模采购出口转内销商品,很多“出海”多年的外贸企业都具备优秀的生产能力,产品品质过硬。京东将在商务部及各级政府部门指导下,对扶持外贸企业做好规划布局,在各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对接。依托自营模式和供应链能力,京东将安排专业采销队伍驻点办公,直接采购外贸企业的优质产品,并开设外贸优品专区,通过流量倾斜、全渠道营销支持,加快打开销路,防止低价内卷。针对入驻京东的外贸企业,京东也将提供密集培训,加大补贴及各类资源支持,帮助外贸企业快速拓展国内市场。
应对经济格局变化主动布局 激活内需潜力
中国企业集体出手来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来看个数据,2024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8.8万亿人民币,是对美国出口额的10多倍。与国内市场相比,中国对美出口的市场其实相对较小。广阔的国内市场,是外贸企业坚强的后盾。
其实最近一段时间,针对帮助外贸企业拓宽内销渠道,商务部在频繁发声。3月,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上海调研内外贸一体化时提到,要加快推进内外贸一体化,更好发挥超大国内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的稳定性和确定性,助力企业应对外部冲击。下一步,商务部将持续举办“外贸优品中华行”活动,搭建外贸企业拓内销平台。
盒马:对外贸企业开放24小时绿色入驻通道
除了京东,盒马也宣布,面向外贸企业正式开放24小时绿色入驻通道,匹配高效的物流供应链支撑、联合开发自有品牌创新商品。
另外,阿里、抖音电商、快手、叮咚买菜、唯品会等十多家电商平台表示,将发挥电子商务直联供需优势,推出订单直采、外贸专区、流量支持、绿色通道、供采对接等八方面举措,将优质外贸产品以电商速度传递到千家万户。截至目前,各地已向平台提供约1200家有内销需求的企业名单。此外,永辉超市、华润万家、武商集团等企业发布公开信,将为外贸企业开通“内销”直通车,使外贸产品以最快速度上架与消费者见面。
比如永辉超市发布《致中国优质供应链公开信》,提出,其不仅是消费者获取品质商品的渠道,更是中国制造的伙伴。
永辉华北区域品牌负责人 贺聪聪:目前我们的合作邮箱已经收到了超过200封的中国优质供应链企业的合作诉求邮件,也已经和100多家企业进入了洽谈合作的阶段,其实我们也是敞开怀抱,希望能够和不同的企业定制不同的方案。从目前来看,我们主要的合作方式是有两种,一个针对我们已有的商品进行调整之后,在15天之内通过绿色通道极速上架,另外一个对于在国内的知名度不高的品牌跟永辉优选的自有品牌进行合作,尽快进行上架售卖。除此以外,我们会针对有能力的企业进行更深度的合作,开发更好的产品,为消费者提供更高质价比的服务。
我们不断拓宽外贸转内销渠道,在当前形势下,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 万喆:商务部推动外贸产品拓内销的决策,是应对全球经济格局变化的主动布局,实质是通过供给侧改革激活内需潜力。
第二个,它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源的配置优化,能够促进消费和收入的增长。外贸企业通常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技术水平,进入内销市场以后,他们可以更有效地利用闲置产能,提高整体经济效率。它也是劳动力要素的再配置,可以进一步更好地稳定就业市场。
第三个是政策乘数效应最大化。比方说京东采购计划覆盖营销物流金融全链路。盒马也开辟24小时入驻通道,缩短审核周期到行业的极限。从测算来看,每一元的财政投入可撬动的社会资本,是远高于传统基建投资的成熟效应的。
为超过2万亿元的外贸产能寻找新出口,这和产业链区风险的战略目标也是高度契合的。当外贸企业将国际市场的标准反哺国内,当零售渠道用数字化能力重构产销关系,中国消费市场或将在阵痛中迎来一场深刻的品质革命。这不仅仅是对冲外部风险的应急之策,更是构建自主可控供应链体系的必经之路。
商务部“四个对接”帮助外贸企业拓内销
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在规则、渠道、支付体系等多方面存在差异,那么外贸企业怎样顺利拓展国内市场?商务部提出了四个方面,促进内外贸渠道对接、品牌对接、产销对接、标准对接。各地也都在积极行动帮扶。比如安徽将于4月举办电商平台招商会,重庆将组织电商资源对接大会,浙江将开展“外贸国货严选”活动;福建出台文件,“一对一”帮助传统优势出口行业开拓国内市场。
外贸企业拓展内销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能“转”得更顺?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经济学专家 万喆:外贸企业转向国内市场,有不少挑战。市场认知可能不足,销售渠道也有可能不畅,品牌建设可能也相对滞后。可能还会遇到一个价格体系的问题。有一些地方它的产业带集体转内销以后,肯定会暴露出产能集中释放的价格踩踏风险。
从解决方案上来说,微观上第一个要加强市场调研和消费者洞察。调整产品的设计和营销策略,以更好地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第二个要拓展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线下商超、专业市场等多种渠道快速进入国内市场。
第三个,标准衔接与认证。对于企业来说,要积极与国内标准的认证机构合作,来确保它是符合国内的要求的。对于政府和行业协会来说,要积极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引导,来降低企业的转换成本。
另外,要打造一个政产学研用共同体的生态协同,政府优化营商环境,平台解决市场适配问题,协会不断地倡议进行协调,使得目前这样的外贸转内销的政策,它不只是一个应时之举,而是一个长期战略。
发表评论
2024-05-31 18:36:38回复
2024-05-31 18:40:01回复
2024-05-31 18:43:35回复
2024-05-31 18:46:53回复
2024-05-31 18:49:33回复
2024-05-31 18:50:06回复
2024-05-31 18:52:52回复
2024-05-31 18:53:27回复
🤔(思考表情)
2024-05-31 18:54:0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