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海口4月19日电 题:珠光宝气“国潮”风 中西交融新活力

作者 张月和

马面裙、汝窑瓷器与黄金融合设计出的吊坠,灵感源自中国古画的LARWINER艺术珠宝“盛世开泰彩色蓝宝石钻石牡丹胸针”……刚刚结束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简称“消博会”)上,珠宝展区的一派珠光宝气中闪烁着别具一格的“国潮”风光芒。

“精致时尚又具古韵的‘国潮’珠宝更易获得年轻人青睐。”其间,珠宝爱好者吉琼慧和朋友在珠宝展区浏览各个展位。她说,“前段时间买了一只古法黄金手镯,来消博会希望能再‘淘’到合心意的‘国潮’珠宝”。

4月17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举行,“国潮”珠宝吸引观众驻足欣赏、拍照。张月和 摄

近几年,“国潮”(指外形设计上带有中国特定元素的潮品)在中国已成为大众消费潮流。今年2月,中国官方印发《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提出,加快推进服装服饰、珠宝首饰、皮革制品、化妆品等精品化国潮化时尚化。

“珠宝行业以前是渠道为王,现在则以消费者审美为导向,尤以‘国潮’为主。”中国珠宝首饰进出口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志勇认为,“国潮”兴起缘于国人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日益高涨,更具文化自信,“国潮”珠宝能引发中国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情感共鸣。

4月15日,在海南海口举行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上,猫眼祖母绿套组引人注目,吸引参观者驻足欣赏。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以黄金为例,过去主要是投资保值、婚姻嫁娶等需求,现今‘小而美’的‘国潮’黄金饰品最为畅销。”老凤祥海南区域总经理沈健说,这符合年轻人消费能力有限,希望兼顾投资保值和日常佩戴的多重需求。

据中国珠宝玉石首饰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张丽葵介绍,“国潮”珠宝在样式、材质、工艺等方面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如选用珍珠、玉石、玛瑙等珠宝类别,或通过锤揲、花丝、錾刻等传统技艺制作,或运用祥云纹、如意纹、莲花纹等传统纹饰进行装点。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国潮”兴起也为中国珠宝行业创新发展注入活力。沈健说,“国潮”珠宝的畅销让很多中国传统珠宝制作技艺重新走入大众视野,也推动传统手工艺人积极创新,设计制作出既具古韵又符合现代人审美的饰品。

张丽葵亦表示,“‘国潮’饰品大多融合多种珠宝,在佩戴方式、样式设计方面还呈现出中西交融的特点”。香港珠宝设计师韩斐告诉记者,他们设计的高端珠宝大多融入了中华传统文化元素,在造型上兼顾西方表达,得到了海内外专业珠宝买家的肯定。

4月13日,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海口举行。图为展出的“非遗凤冠”吸引参观者。中新网记者 骆云飞 摄

“国潮”珠宝所焕发的创新活力,还促进了行业影响外溢。在网络社交平台上,许多博主自称“簪娘”“簪郎”,学习绒花、缠花、点翠等传统技艺,并拍摄视频分享制作过程,“圈粉”海内外。这些非科班出身“手艺人”制作的个性化饰品,订单排期动辄一个月左右。

伴随着文化交流的热络,越来越多的中国珠宝设计师、珠宝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国潮”珠宝业已闪亮世界舞台。“近年来,中国珠宝品牌将‘国潮’带到国际珠宝展,海外珠宝商对具有中华传统文化元素的珠宝非常感兴趣。”张丽葵说,中国科技发展更为珠宝行业带来更多可能,“人工智能、3D打印等新技术,让很多繁复新颖的珠宝设计转变为实物”。她相信,珠宝与“国潮”珠联璧合,将会让世界各地更多的人领略到中国文化之美。(完)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