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措施不断完善——

更多外国朋友“打卡”春日中国

海外网红博主来华,在一镜到底的直播中,当高铁钻入隧道时,网络未出现任何卡顿,引发海外网友称赞;随着来华境外旅客离境退税便利措施升级,外国游客在全国更多城市、更多退税商店结完账之后,马上就能拿到退税款;越来越多中外支付系统实现全面对接,外籍人士在中国可以使用本国电子钱包顺畅支付……为便利外籍人员来华,中国近来接连出台一系列促进中外人员往来便利化措施,吸引更多外国朋友走进春日中国。

离境退税“即买即退”——

“我不由自主地在中国‘买买买’了”

近日,在江苏南京德基广场,外籍旅客艾日娜在购买乐高产品后,前往商场离境退税“即买即退”集中办理点,只用了几分钟就收到退税款,这样便捷的购物体验让她连连点赞:“税款可以直接退回我的账户上,速度真的很快,我不由自主地在中国‘买买买’了。”

国家税务总局近日发文,明确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服务措施从多地试点推广至全国,越来越多外籍人士感受到这项便利化举措带来的变化。

啥叫离境退税“即买即退”?简单来说是指在中国已实施离境退税政策的地区,境外旅客在“即买即退”商店购买退税物品时,只需要提供信用卡预授权担保,就可以在该商店即时取得退税款。境外旅客在离境时,即可解除预授权担保,完成全部离境退税手续。

“从此前境外旅客出海关离境后方可拿到退税款,到如今在商店即时拿到税款,并可再次用于境内购物,这项服务让外籍人士在华购物体验更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商学院教授魏翔对记者说,从国际经验看,离境退税“即买即退”是一项十分便利与前沿的措施。从宏观上说,此举能较大提升入境游规模和水平,有效改善服务贸易结构;从微观上来说,将在经济层面降低商品交易成本,提升了人文交流便利度,对提升入境游效率和质量会产生明显效果。

目前,中国已对38个国家实行了单方面免签,对54个国家的过境免签延长至240个小时。随着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大,中国入境旅游持续升温。外交部发言人毛宁表示,为了让更多人来华更便利,中国各个使领馆已经全面取消了签证预约,来华签证可以随到随办。

今年2月10日起,东盟国家旅游团可以免办签证整团入境云南西双版纳,在西双版纳停留6天。“中国的铁路、电信网络服务都真棒,真是让我大开眼界!”来自澳大利亚的克特·马库斯·詹姆斯,最近跟随泰国旅游团畅游中国,随后乘坐中老铁路列车出境。在列车上,詹姆斯惊讶地发现:列车虽接连穿越多个隧道,但手机网络非常给力,并未出现卡顿。

云南磨憨边检站相关负责人介绍,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开通运营两年来,全球112个国家和地区的49万余名旅客乘坐该列车出入境。其中,该站共验放东盟10国出入境人员41.5万余人次,同比增长超24%。

购物支付更加便利——

“用手机扫一下、碰一下都可以支付”

在明媚的春日里,熙熙攘攘的广东省广州市北京路步行街上,很多商店门口,游客排起了长队。从马来西亚来中国旅游的卡米尔,准备给孩子买几个盲盒作为礼物。只见卡米尔拿出手机,打开自己在马来西亚经常使用的电子钱包,扫描支付宝二维码便完成了付款。“这次来广州旅游,我用手机扫一下、碰一下都可以支付,非常方便。”卡米尔说。像卡米尔这样的境外人士享受到的便捷支付,源于中国支付宝平台与马来西亚电子钱包平台开展的深度合作。

在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指导支持下,近年来,银行、支付平台等多方合作,推出境外人士通过下载中国支付APP后绑定境外银行卡的“外卡内绑”服务,以及直接使用境外电子钱包扫描中国支付APP二维码的“外包内用”服务。

支付宝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今年2月与美国运通达成合作,支付宝已支持七大国际银行卡绑定支付宝消费,“外包内用”服务已扩大至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13个境外钱包。

微信支付的优化服务近期也有新进展。“外包内用”服务扩展至泰国、韩国、马来西亚等10个境外电子钱包的用户。据了解,微信支付正与银联国际、网联深度合作,推进“外包内用”服务上线。在“外卡内绑”方面,选择通过微信绑定七大国际银行卡在境内“畅行”支付的用户也越来越多。

刷卡支付同样便捷。“没想到我在韩国办理的银联卡,在上海刷卡、取现都十分顺畅。”在浦东机场,韩国游客丁敏泰体会到拥有一张银联卡的好处:不仅可以在免税店刷卡消费,还可以在ATM机取现时,实现韩元兑人民币的实时换算。

中国银联自2024年启动“锦绣行动”,持续完善支付服务体系。目前境外83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发行银联卡超2.6亿张,其中,面向来华人员发行“锦绣中华卡”,配备了来华用卡专属权益。此外,在境外37个国家和地区发行了约220个银联标准钱包,境外人员来华使用这些跨境通用的银联支付产品,即可享受与境内用户一致的刷卡和移动支付体验。

“在外汇专员协助下,我顺利完成了哈萨克斯坦货币坚戈与人民币的兑换。”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游客杰恩斯,近日从中国新疆吉木乃口岸入关后,第一时间就来到口岸附近的银行网点兑换人民币现金。

作为传统的支付方式,现金仍是部分外籍人士的支付习惯。如今,除了可以在银行网点兑换人民币现金,境外人员还可以到ATM机进行外卡取现。一些地方还推出特色服务,让外籍人士取现更便捷。例如,湖南省在入境游客最多的张家界推出“汇钱包”服务,将“外币现钞兑换”与“本币零钱配备”业务合二为一,解决入境游客临时性、小面额的兑换需求。通过旅行社预约申请,还可由导游一次性为全团游客兑换零钱。

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吸引力大——

“我迫不及待想到处逛逛”

美国游客利昂前不久来到北京,和很多外国人首次来中国一样,他的手机上没有安装微信或者支付宝,这让他对在北京的出行有些担忧。幸运的是,他在抵达首都机场后,发现可以办理一卡通国际卡。“这真是一张万能卡片,非常方便。”利昂发现,用这张卡不仅可以乘坐北京地铁、公交车和出租车,还可以在北京许多著名景区刷卡购票入园、在一些商店还可以刷卡消费。他说:“我迫不及待想到处逛逛。”

北京推出的类似创新举措,是一些大城市持续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一个缩影。国务院办公厅日前转发商务部《关于支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的若干措施》提出,支持上海、北京、广州、天津、重庆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打造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消费环境。商务部数据显示,去年5个城市入境外国人比上年增长约1倍,占全国约三成。

围绕外籍人士在支付、购物、交通等方面需求,5个城市推出一系列便利化服务措施。例如,上海发布了商圈能级提升行动方案,打造南京东路、淮海中路等标志性商圈,还布设外卡POS机达9万台;北京支持外籍人士入境前扫码预约办卡,入境后在机场服务点或通信营业厅线下快速取卡;广州打造广州塔广场消费新地标,开通多语种公共服务热线,为外国人提供免费翻译服务;天津推动“小洋楼”活化利用,导入艺术策展、文化创意等业态。

“我们正在加快对外开放,主动开放,以更大力度吸引境外游客到中国来。”魏翔认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是中国营造国际化消费场景的一个创新举措,有利于中国商品通过入境游客实现对外销售,创新对外贸易方式;能够带动城市化建设实现进一步结构提升和质量提升,提高建设一流城市水平;也体现了中国在促进“双循环”方面的政策创新,将外贸与内贸、外需与内需通过城市空间的优化提升统一起来。“可以预见,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将形成示范效应,促进更多城市的活力释放和对外开放。”魏翔说。(本报记者 彭训文)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