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深圳去年前11月工澳门六合正版资料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工业第一城”抢抓风口向新向上
深圳去年前11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
深圳特区报记者 徐松
时光刚刚关上2024年的大门。
这一年,深圳夯实工业这块经济发展“压舱石”,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具有深圳特点和深圳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建设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深圳,中国的“工业第一城”,2024年规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蝉联全国“双第一”。这一年,深圳工业持续加速向前。仅1-11月,深圳规上工业总产值就达4.75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已接近2023年的全年数据。
产值,是深圳工业的底气;增长,是深圳人无数次攻坚克难、集体冲锋的结晶。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深圳工业一如既往争分夺秒,正加速奔赴新征程。
内外兼修,积蓄澎湃动能
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进一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未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深圳市打造人工智能先锋城市的若干措施》《深圳市支持开源鸿蒙原生应用发展2024年行动计划》等政策规划,深入实施“技改18条”,构建“条例+行动计划+若干措施+空间保障+基础设施超前布局”低空政策体系……深圳持续劲吹政策东风,着力为企业减负、助创新提速。
“20+8”产业集群已滚动更新至2.0版,动态调整集群门类,分类推进培育发展,优化调整重点方向,统筹各区错位发展,夯实产业发展基础,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完善服务供给体系,积极拓展应用场景。产业集群化更有效地协同发展,带来的是数千家上下游企业紧密咬合、协同发力。电子信息产业从芯片、屏幕、智能终端环环相扣;高端装备制造从精密零件到大型机械一应俱全;新能源汽车从整车制造到“三电”“三智”系统绵延纵横……一条条完整的产业链,托举起深圳工业巨舰乘风御浪,稳步向前。
厚积沃土,深圳企业得以茁壮成长。10家“世界500强”、34家“独角兽”和34家“瞪羚”之外,还有2024年新增的29家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和296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潜心精修内功,亦得外力相援共进。
深圳强化市区联动、部门协同,推动产业升级;深圳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为企业向更高层级迈进护航;深圳在引才育才用才的同时尽心尽力服务人才,为工业进步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深圳以“心诚+行程”汇聚全球投资者,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营商环境持续向好,全球产业、技术、资金、人才闻声齐聚。
创新为炬,引领产业向新
90%以上创新型企业是本土企业;90%以上研发机构设立在企业;90%以上研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职务发明专利出自企业;90%以上重大科技项目发明专利来源于企业——这是深圳的“6个90%”创新密码。
于是,我们看到了华为原生鸿蒙操作系统打破了安卓和IOS的垄断横空出世;看到了DM5.0、乾崑智驾等智能网联汽车先进技术和产品加速迭代争相上车;看到了近200个“城市+AI”应用场景落地;还看到了比亚迪与华为共同推出的方程豹豹8“智勇双全”,看到了中集打造的“BYD EXPLORER No.1”巨轮,载着7000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一次次向汽车工业曾经最为发达的欧美启航……强中自有强中手,强强联手,注定1+1>2。
深圳的创新密码远不止“6个90%”。
深圳已布局建设了3个国家级、7个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了41个国家级、360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14个国家级、132个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打造“双千兆、全光网、1毫秒、万物联”的极速先锋城市,打造“数实融合、同生共长、实时交互、秒级响应”的数字孪生先锋城市,还有材料基因组、特殊环境材料器件这样的大科学装置……硬件软件同时跟进,创新网络日趋完善,产业创新的基础支撑愈发强大。
深圳先进院、绿叶制药和深圳理工大学三方联手,探索“手拉手”开发、“订单式”研发;中南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坪山中心、中南大学深圳研究院坪山转化基地征集企业技术需求100多项,开展技术交流70余次,促成校企合作项目18项……深圳把产学研深度融合,让高校、科研院与企业、工厂无缝对接,不断给创新注入源头活水。
深圳智造,锚定更高目标
越来越多的深圳制造,成为了“深圳智造”。站上新起点,深圳工业锚定更高目标。
同时亮相医药和医疗器械、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3个产业办公室,深圳在已积累了一定发展基础的产业领域,突出重点,统筹资源,大力支持重点产业加快乃至超常规发展。
全球智慧物联网联盟(GIIC)、全球计算联盟(GCC)和全球固定网络创新联盟(NIDA)等国际联盟相继落户深圳,加快推动产业领域对外开放,推动外资深度参与,带动深圳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条,不断向高端进阶。
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四期项目正式签约,宝龙专精特新产业园全面投用……一大批工业园、科技园、产业园,为企业量身定制“三生融合”的产业空间。
协鑫集团新型储能基地建设进展迅速,德方纳米新型磷酸盐系正极材料项目施工如火如荼……新能源项目多点开花,绿色发展按下“快进键”。
深圳持续开展新技术新产品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示范,线上线下同时提供集成式服务,带领企业全力拓展海外版图,助力深企圳品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
2025年,深圳要打造形成4个万亿级、4个五千亿级、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基本建成全球领先的重要的先进制造业中心。
办好资本市场,必须坚持市场化法治化改革方向,加快上市公司监管、证券公司监管、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债券监管等各领域立法修法,及时评估完善业务规则,从制度上保障资本市场良法善治。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于多个方面。一是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既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有超大规模市场,中国人口达14亿,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未来十几年将达到8亿人,消费需求广阔且增长潜力巨大。三是有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中国是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022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对中国经济保持强劲内生动力发挥重要作用。四是有大量高素质劳动力。中国的“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提升,人才资源总量、研发人员总数均居全球首位,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每年1000多万大学生走入社会,这些都是中国发展的独特优势。五是绿色转型卓有成效,中国过去10年以年均3%的能源消耗增速支持了6.6%的经济增长,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绿色经济”已不是赔钱经济,而已成为新的增长源。六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企业数增加至约40万家,独角兽企业数量居世界第二,2023年全年发明专利授权量92.1万件。综合上述因素,我们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
“融资协调机制是当前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破解房地产融资难题的创新举措。”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协调机制“应建尽建”原则,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既要高质量完成“白名单”推送,又要高效率协调解决项目的难点问题,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项目筛选,经金融机构确认后形成第一批合格项目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