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来自于(ID:hnssghyxh.com)授权转载发布。
秋招又来了,“00后”对哪些企业的offer心驰神往?他们求职最看重的企业“加分项”是什么?
近日,中国新闻网发起“00后求职意向调研”,一起来看看,“00后”求职有哪些不同,哪里是他们的“梦想地”。
有竞争力的薪酬仍是重点
据报道,2024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79万人,同比增加21万人。
现在高校毕业生求职选择企业时看重什么?调研结果显示,薪酬待遇与福利依旧是毕业生就业选择岗位时考虑的重点。在期望的入职月薪中,5000元至10000元的薪酬区间占比居前。
此外,个人价值的实现、岗位的发展潜力与晋升空间、岗位的市场需求与稳定性,也被毕业生所看重。这意味着,“00后”在职业选择上亦将个人成长视为重要考量因素。
而在毕业生求职意向的机构中,央/国企、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私有/民营企业占比较高。
从调研结果来看,由于京东、华为等大厂为应届生贡献较多就业岗位,且薪酬待遇相对较高、涨薪频率与幅度相对较快,在私有/民营企业分类中,成为“00后”青睐的第一梯队。
其中,京东因招聘规模大且近年持续涨薪,受到不少受访者关注。
今年8月起,京东面向全球开启史上最大规模校招,向在校大学生提供1.8万余个岗位。其中,将招聘1.2万名2025届应届生,并大幅提升校招生薪酬。
9月13日,京东集团宣布再次启动加薪:自2024年10月1日起,京东零售集团和职能体系将用两年时间实现20薪,其他部门也将随后陆续启动加薪计划。据梳理,过去3年,京东集团已累计推动六轮员工加薪,领跑行业。
更考虑归属感和尊严感
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除了有竞争力的薪资外,毕业生找工作也同样希望在社保、医疗、住房、工作环境等方面获得稳定的综合保障。
调研显示,在就业选择时,工作更有归属感和尊严感,成为毕业生考虑最多的因素。
如何让员工更有归属感、安全感?从调研结果来看,主要体现在体面的收入、舒适的工作、居住环境和完备的福利保障等方面。
综合上述因素,大厂秋招呈现出一定优势——除了提供有竞争力的薪资,还有相应的“五险一金”、年终奖金,以及带薪休假、住房提供/补贴等福利保障,对“00后”形成吸引力。
以住房为例,很多想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工作的毕业生,对企业提供的住宿相关保障更为关注。接受采访的小吴坦言,对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职场新人,住宿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求职也会重点关注企业在这方面给出的福利保障。
目前看,很多大厂都在加强相关投入。例如,字节跳动会给出就近租房补贴,华为在上海的公寓项目即将竣工交付,格力电器则承诺员工“一人一房”。
小吴介绍,他目前对京东青年城项目比较感兴趣。京东承诺,将为包括校招生等在内的青年员工提供近4000套家电家具齐全、可拎包入住的员工公寓,目前,正在建设中的京东青年城已经完成一期项目封顶。
从“逃离大厂”到“重回大厂”,社交网络上热议话题的转变亦折射出大厂对“00后”吸引力的变化。
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科技企业需要建立与科技创新需求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为“00后”们提供更大的舞台、更丰厚的经济回报以及更完善的福利保障,这是吸引青年人才的一个关键。
追求管理岗位的晋升
毕业生在步入职场之初,往往怀揣着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期待。其中,职场晋升被视为衡量个人价值实现与职业发展成就的重要标尺。
调研结果显示,“00后”在对职业发展路径的期望上,管理岗位晋升占比最高。另外,晋升通道的透明度和公平性对就业选择的影响非常大。
在这种情况下,能够提供清晰职业发展路径、公正晋升机会的企业更易脱颖而出。近年来,部分企业也开始建立优秀校招生跨级晋升、提拔制度。
京东2019年初开始推行Big Boss考核激励机制,并自2023年起启动对优秀年轻人的跨级晋升。
据了解,京东还大胆提拔能力达到目标管理岗位胜任要求70%以上的年轻人,主张80%的管理岗通过内部培养。目前京东集团管理团队中,超10%为京东内部成长起来的校招生。
为让校招生快速适应职场,2024年起,京东为校招生打造“三年成长计划”,希望以此帮助校招生完成职场身份转变。今年4月,京东集团全球培训基地正式启用,为年轻人提供学习和成长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从调研结果看,毕业生求职中遇到学历限制以及专业限制的占比居高不下。“双非”毕业生,尤其是文科生迫切需要运营类、行政类岗位来就业。
从目前企业公布的秋招信息看,已有大厂尤其是数实融合企业,加大提升用户体验的采销、物流岗位招聘力度,这客观上缓解了学历、专业限制相关问题。
京东1.2万个2025届应届生岗位中,就有4000个采销岗。报道显示,所有校招入职的“京东采销”将可达到全年20个月的薪酬结构,年终奖达8倍月薪。
近年来,我国青年人口总量稳中有增,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增加,促进就业任务依然繁重。大学毕业生就业“梦想地”的大厂在采销、物流等岗位上的扩招,将为“00后”提供良好的就业环境,亦将更进一步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